尽心·知性·知命
作者:东方魂(北京)中式建筑工程有限公司
发表日期:2020/04/14浏览量:3314

《尽心上》与《尽心下》是《孟子》的两个篇目,内容主要是传授修心之道,激励人奋发向上的精神。此次学习会老师主要围绕《孟子》这两篇的核心内涵,并列举了丰富生动的诸多事例,为我们带来了振奋人心、发人深省的一课。

在此次学习会之前,我并没有完整通读过《尽心》全文,因而对其核心内涵和基本精神也并不是很清楚,只是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,学习或者听过其中某些语句。所以当我拿到《尽心上》与《尽心下》的文本而看到其标题时,脑海中第一个想法是孟子尽心思想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?通过老师对《尽心上》《尽心下》原文的探析和讲解,我认为可以把它归纳为“尽心”“知性”“知命”这三个基本层面。

第一是尽心

《孟子•尽心上》在开篇就谈到:“尽其心者,知其性也;知其性,则知天矣。”宋代大儒朱熹在其《孟子集注》中对孟子的这段话给出了这样的解释:“心者,人之神明,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;性则心之所具之理,而天又理之所从以出者也。人有是心,莫非全体,然不穷理,则有所蔽而无以尽乎此心之量。故能极其心之全体而无不尽者,必其能穷夫理而无不知者也。”从朱熹对这段文字的释义中,我们可以看出孟子所谓的尽心,就是扩充我们的格局与境界,提升智慧和能量,让我们可以借助圣贤的力量而不受外部杂乱知识的影响。这是真正解释一切世界真相的路径,它从人性的本质出发,去理解人性的价值、人生的意义,进而不断提升人的心性。

第二是知性

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扩充自己的格局与境界,就能正确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良知的本性,这也是孟子所倡导性善论的体现。人的这种致良本性,就体现在人们的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等各种道德品质中。

第三是知命

如果人们认识到了这些与生俱来的道德品质并知道其本性,那就是认识到了宇宙人生真理,知道了自己的天命。所以,在孟子看来,天与人是合一的。只要人们能做到尽心,不受外物干扰,坚持进行自我剖析、自我探索,就能感知自己的天命。当然,这里所说的感知天命并不是一个用望远镜去仰望星空、探索发现的过程,而是反省忏悔、向内感悟体证的过程。《中庸》中谈到的“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”,则也向我们说明了人之本性便是天命之性,天命之义理蕴含于人之本性。因此,领悟了人之本性也就自然知晓了天命之义理,进而就能体证天命的最高境界。简而言之,我们可以体证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主宰,人之本心既是人们探索的出发点,同时也是人们探索的落脚点。

孟子认为,如果普通人都能做到尽心、知性、知命,就能达到“人人皆可为尧舜”。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尽心、知性、知命这三个层面,最终成圣成贤呢?我认为我们可以从《孟子•尽心》中找到一些可行可用的思想指导。

一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

《尽心下》一篇中明确提出了“寡欲”一词:“养心莫善于寡欲。其为人也寡欲,虽有不存焉者,寡矣;其为人也多欲,虽有存焉者,寡矣。”其释义是想要修养我们的心性,没有比减少欲望更好的办法了。一个人如果欲望少,自然他的心灵品质就会高;一个人如果欲望很多,其心灵品质就会低。与此同时,孟子在《尽心下》中还表达了自己对物质欲望的看法和观点:“说大人则藐之,勿视其巍巍然。堂高数仞,榱题数尺,我得志,弗为也。食前方丈,侍妾数百人,我得志,弗为也。般乐饮酒,驱骋田猎,后车千乘,我得志,弗为也。在彼者,皆我所不为也;在我者,皆古之制也。吾何畏彼哉?”孟子之所以能在游说诸侯的时候“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人”,始终维持着自己人格的独立性和纯洁性。这是因为他心中秉承古制,为了实现仁政,即使在自己人生理想得到实现时,也不会沉湎于诸侯们所追求的壮丽宫殿、娇艳妻妾、旨酒佳肴等物质享受,更不会被物质欲望所左右和蛊惑。

二、吾日三省吾身

要做到“尽心”“知性”和“知命”,就要时刻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符合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这“四端”的要求。《孟子·离娄上》一文中说:“爱人不亲,反其仁;治人不治,反其智;礼人不答, 反其敬;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,其身正而天下归之。”凡是行为有达不到预期效果的,我们都要在自己身上寻找原因。自身端正了,天下人自然归顺他。大到执政兴国,小到政德修养,这个道理都是适用的。

三、天人合一

《尽心上》还说:“莫非命也,顺受其正。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。尽其道而死者,正命也;桎梏死者,非正命也。”这是说,世间万物没有一样不是天命决定的。感知天命,了解天命规律是人生命运的本质;因此懂天命的人不会站立在危墙下。只有依道、行道而死是天命的本质。不能依道的人,就只有受宿命的掌控了。因此,人们应该顺应天道而行,要成就自己,就要明了天命的真相,做到天人合一。这与孟子提出的“尽心”“知性”“知命”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。孟子所追求的天人合一,是把仁、义、礼、智这“四端”作为精神引领。当我们的思想和言行都能真正做到与这四端相符时,我们便能到达天人合一的彼岸。按照“仁、义、礼、智”的准则行事,便是顺应天道。

孟子通过“尽心”“知性”,从而做到“知天命”。但知天命却不随命,在顺应天性的基础上勇敢地“革”命、改命,相信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真理,遵从仁、义、礼、智“四端”的要求,并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严格践行这“四端”,不断地明心、净心,通过减少欲望,深刻反省,从而到达天人合一的高远境界。

扫描二维码

关注东方魂公众号